首页
会员中心
到顶部
到尾部
老人心理

一场心理义诊 引出老来“成长的烦恼”

时间:2013/7/4 8:32:46  作者:网络  来源:网络转载  查看:50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  昨天上午,杭州第七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大型心理义诊活动,秋高气爽,现场有老夫妻手牵手一起来的,有的是子女陪着父母来的,虽然烦恼各不相同,但病根,病因却有许多相同之处。  记者在现场蹲点,采集一些共性的问题,请心理医生陈梅芳一一指导、点评,希望更多家庭享受天伦之乐,希望更多的老人...
  昨天上午,杭州第七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大型心理义诊活动,秋高气爽,现场有老夫妻手牵手一起来的,有的是子女陪着父母来的,虽然烦恼各不相同,但病根,病因却有许多相同之处。
  记者在现场蹲点,采集一些共性的问题,请心理医生陈梅芳一一指导、点评,希望更多家庭享受天伦之乐,希望更多的老人能重拾夕阳下的精彩生活。
  A退休第二天,他发求职信想“干到老”
  60多岁的周大妈拉着老伴坐在医生的诊室里,第一句话就说:“我觉得他有病,医生你给看看。”老伴不太情愿地跟着坐下来。
  原来,周大伯去年退休的,搞了一辈子技术,而且是吃香的建筑行业。60岁退休了,但看上去还像40多岁的中年人,精力充沛,干劲十足。
  这一退休,“周工”的角色就变成了周大伯,他有点接受不了。
  他退休第二天就给自己重新做了一份简历,去一些单位求职了。
  “我不要求很高的工资,也不用缴五险一金,我就想让自己继续发光发热。”这是他简历中的最后一句话。
  找工作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,周大伯接连碰壁了六七家单位。周大妈劝他:“退休了就应该休息,给年轻人腾位置,不然那么多大学生找工作多困难?你发挥余热,跟我去做西湖义工好了,一样能发挥余热啊!”
  为了让周大伯分心不要想着找专业工作,周大妈制定了二人生活作息表:每周做义工两个半天,爬山两个半天,去勾庄买蔬菜一天,周末去看孙子,顺便给儿子女儿送点新鲜蔬菜。
  可是,没出2个月,周大伯就觉得自己身体出问题了:吃饭没胃口,晚上经常失眠,有时候还有胸闷等症状。但去两家医院就诊,却又都没查出什么病,最后有医生建议他看看心理医生。
  昨日义诊之后,医生诊断,周大伯已经患上了抑郁症,需要用药治疗了。
  点评:抛开事业,找到新的生活重心
  周大伯一心想要找工作,说明他心理上非常依赖原有的社会关系,没有做好重建生活的准备。
  虽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,退休“转型”时,能保持“退而不休”状态是好的,比如返聘继续工作,或者做做义工,但决不能仍抱有“一颗红心一种准备”的心态,只想着把原有的事业进行到底,而不学会变通与适应新的生活节奏,这样一旦受到心理挫折之后,就会产生问题。
  建议,重新建立自己的圈子,建立自己的生活重心,比如利用兴趣爱好,找到下棋、跳舞、书法等志同道合的朋友,平时也可以形成规律的活动,丰富自己的生活。
  B女儿闹离婚,操心老父患上焦虑症
  在义诊现场,有位老人家眉头一直锁着。医生问什么他都不搭腔,只是陪着的女儿和老伴替他说话:“睡不着,吃不好,脾气全变了……”
  细心的医生陈梅芳把女儿、老伴都支开,老人才开始倒苦水。
  “我知道我自己的毛病,就是为女儿担心着急生出来的。”老人说。
  老人今年66岁,是位退休的科研干部,可以说家庭很美满。可是去年下半年开始,有件事让他发愁了很久。
  “我只有一个女儿,30岁出头,外孙才3岁,去年开始,他们小俩口闹别扭,要离婚。两家的老人劝也劝不好。”
  “今年8月份最终还是走开了。女儿、外孙搬回来住了。可能心里也赌气,她有时情绪不好,拿小孩子出气。我这个做爸爸的,看不下去。当初那个女婿,是我给她选的,当时我觉得年龄条件都相当,挺满意,没想到,是我这个爸爸没帮女儿把好关。”
  “女儿说,以后的生活不用我操心,可是,我能不操心吗?她没有兄弟姐妹,只有我们父母亲为她以后打算啊。”
  老人说着已是泪流满面。“现在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,白天人昏晕晕的。”
  通过检查,陈梅芳给老人开出了住院单,建议他住院“调养”,不要过度担心。
  点评:放下家长架子,返老还童
  这位忧心的父亲,不服老,仍然把成年的女儿看成孩子,管着护着,替她拿主意,出现问题,责任全揽到自己头上,就是过度“杞人忧天”,让家庭责任感成为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,结果导致自己心理先崩溃。
  建议,进入老年之后,父母要学会放下家长的架子,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再加到子女身上,学会做旁观者,倾听者,让自己返老还童,“天真”洒脱一点,可爱可亲一点。
  C黄昏恋,大家庭磨合节外生枝
  林老先生,是位企业退休工人,今年79岁。他昨天陪老伴来求诊睡眠问题,听见记者与医生聊再婚话题,他大大方方说:我们就是半路夫妻,都10多年了,过得很不错。
  林先生那段单身生活,是从50岁那年开始的。当时,妻子患癌症撒手而去,留下了5个子女,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,过得很辛苦。
  林先生说,那时有个老邻居,跟他合得来,互相也有好感,女方也是丈夫去世,他们俩都有重新组合家庭的愿望。林先生比较民主,开了一次家庭会议,征求3个成年子女的意见。结果,当听说这位“婶婶”要变成后妈,子女都不同意。“我们以后养你一个老人,没问题,但她没有退休金,靠我们养,不行。”
  几年以后,子女陆续成年成家,林先生感觉“闲”多了。“后来,我就碰到了现在的老伴,她是裁缝,我也会点小手艺,我们都能养活自己,何况我还有退休金呢。”
  家里又开了一次家庭会议。老人说得挺实在:我现在身体还好,除了高血压,就算再过10年,身边有个人照顾说话,也比一个人经常拖累你们子女强。这一次,子女们没有提出异议,但看得出,并不支持。
  婚后,老人“净身出户”,带着老伴从城里搬到了郊区租下房子,过起小日子。“你看我现在,经常锻炼,血压都稳定多了。我每一天都挺开心的。”老人拉着老伴的手,笑眯眯的。
  点评:抓住爱情尾巴,减缓心理的退化
  因为受到抚养子女、家产等复杂的因素影响,老人再婚在处理这些现实问题时,往往心理很受伤,大家庭往往也会产生许多矛盾。
  但暂时避开矛盾,长期独居的老人,精神出严重问题的特别多。
 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老年人一样有情爱的需求,这种需求的行为模式与年轻时不一样,但内在的本质是一样的。所以为了减缓心理的退化,建议独居老人能抓住这段感情,或再婚或是陪伴养老。作为中年子女,要“逆向思维”,摆正心态,让老人“自由恋爱”,让父母的黄昏自己作主。
标签:求职信 心理医生 人民医院 中年人 杭州 

出处:盘锦市居家养老服务平台

网址:http://www.2222110.net
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

相关文章
Powered by OTCMS V2.6